嵩明縣:以“我種我護我收獲”為主線,創建6個校外勞動教育實踐基地

【本文底部】掃碼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,69農村創業:為2021新農人提供精選的涉農創業新項目,新品種,新技術,新模式,新政策!



本文隸屬:02.中小學勞動實踐研學基地(第384/403篇)

嵩明縣,隸屬云南昆明市,位于云南中部,地處昆明市東北部,為昆明市轄近郊縣,距昆明43公里。嵩明縣素有“滇中糧倉”、“花燈之鄉”、“龍獅之鄉”美譽。2019年12月31日,嵩明縣入選全國農村創新創業典型縣。嵩明縣地處松花壩水源保護區,屬典型的農業縣,經濟基礎較為薄弱,給教育發展帶來很大困難。大力實施“科教興嵩,教育立縣”的戰略目標。嵩明有省市縣三級文物保護單位29個,省市縣三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25項,民間藝術風格獨異,素有“花燈之鄉”、“龍獅之鄉”的美譽。

據《嵩明縣教育設施布局布點規劃》,嵩明縣域范圍內共規劃284所學校,共規劃班級數為4846班。具體來看,學校配置方面,到2035年在縣域范圍內共規劃284所學校,其中布局幼兒園164所,完全小學82所,初級中學17所,高級中學9所,九年一貫制學校8所,十二年一貫制學校1所、完全中學2所,特殊教育學校1所。 班級數配置方面,共規劃班級數為4846班。

嵩明縣積極探索“雙線并行 花開山鄉”勞動教育機制,先后建立了6個縣級校外勞動教育實踐基地。同時,各學校還順應春耕秋收,聯合村、社區,打造“我種我護我收獲”勞動教育主線,先后開展了插秧班、玉米班、葵花班等農業種植班,讓學生走進田間地頭,找到勞動的樂趣,樹立正確的勞動觀。

嵩明縣:以“我種我護我收獲”為主線,創建6個校外勞動教育實踐基地

【昆明日報-掌上春城】5月17日,正值初夏農耕時節,位于嵩明縣嵩陽街道辦事處山腳社區麥沖村,迎來嵩陽一中八年級的200多名“小農夫”,“小農夫”通過參與下地插旱秧活動,親身體驗農耕的辛苦與樂趣。

雨后的麥沖村,田間頗為泥濘,但這絲毫沒有影響到“小農夫”插秧的熱情,嵩陽一中200多名學生,一早就在農田里忙碌起來?;顒蝇F場,專業人員詳細介紹插旱秧的方法及注意事項后,“小農夫”開始卷起褲腿、擼起袖子體驗插旱秧。

在旱地里插秧,比在水田插秧更復雜。插旱秧要先平土、開溝、覆膜,再用竹竿“挖塘”。挖好塘后,把近10厘米長的秧苗放到塘里栽好,還要在秧苗周圍地膜上均勻覆土,一株秧苗才算完成移栽?!靶∞r夫”手拿嫩綠的秧苗,彎著腰把一株株秧苗插進地里,雖然身上沾滿泥土,“小農夫”仍然興致不減,忙得不亦樂乎。嵩陽一中八年級(426)班的陳奕潞說,她之前很少做農活,通過體驗插旱秧,讓她知道糧食來之不易,今后吃飯一定要做到“光盤行動”。

“各位同學,你們種的是糧食,插秧時你騙秧苗一次,秧苗就會騙你一季?!痹谵r田里,嵩陽街道辦事處山腳社區黨總支書記李新龍,在指導學生們插旱秧時,還不忘告誡他們要認真、細心。

李新龍說,為了讓嵩陽的學生體驗農耕勞動,感受鄉村魅力,在嵩明縣教育體育局、嵩陽街道辦事處、山腳社區、麥沖村等部門工作人員努力下,嵩陽一中校外勞動教育實踐基地在麥沖村掛牌。今后,社區將派出專業人員,指導學生種植農作物,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。

嵩明縣:以“我種我護我收獲”為主線,創建6個校外勞動教育實踐基地

當天下午,在位于嵩明縣小街鎮的云南省花卉示范園區,昆明花仙子園林綠化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張京宏,看著來自小街鎮嘉玲小學、本納克小學、東屯小學的上百名六年級的學生,在工作人員指導下挖地、除草、修剪盆景,他露出了笑容。張京宏說,能為學生們提供勞動教育實踐基地,特別是看著朝氣蓬勃的“小農夫”勞動場景,他很開心。

當天,小街鎮福甸小學六年級的學生,在老師帶領下,拿著鏟子,在學校的花壇里種下上百株百日菊。六年級(甲)班劉潔說,她快小學畢業了,為留下紀念,六年級的同學在學校種植百日菊,希望9月開學季,讓同學看到花滿校園。

從課堂到田間,從書本到實踐,在開展勞動實踐活動過程中,不僅能讓學生學到農耕文化知識,還能讓他們切身感受到勞動本身的價值,真正體會到“一粥一飯,來之不易”。

嵩明縣根據學生年齡不同,開展家務勞動、校內勞動、生產服務等勞動實踐??h教育體育局黨組副書記、副局長徐金鳳介紹,為讓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,嵩明縣積極探索“雙線并行 花開山鄉”勞動教育機制,現已在嵩陽、小街、楊林等地,建立了6個縣級校外勞動教育實踐基地。同時,各學校還順應春耕秋收,聯合村、社區,打造“我種我護我收獲”勞動教育主線,先后開展了插秧班、玉米班、葵花班等農業種植班,讓學生走進田間地頭,找到勞動的樂趣,樹立正確的勞動觀。

【聲明】本文(部分)內容與圖片來源于網絡,不代表本站觀點,僅供涉農創業個人學習參考,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權,請聯系本站刪除。
>>>點擊這里免費下載 2021熱點涉農項目及惠農補貼資料